幸營  

 

這活動受到大家熱烈迴響、掌聲不斷 

我們用最熱情、誠摯、喜樂的活動,

讓愛將生命圍繞,展現佛的優質文化與內容。

 

 

時間: 2017年 3月 18日 星期六 09 : 30 – 16 : 00

地點: 三民圖書館 視聽室 6 樓 

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五段163-1號 6 樓

對象: 國小一年級 到 六年級 及其家人親屬

費用: 免費 (並備點心及午膳).  

 

今年的內容一樣精彩

歡迎傳訊息報名或來電報名

報名專線 02 2507-8072 (週一至週五 9:00-17:00)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M-cover.jpg

 

 學術交流講座 
 

 第三場次: 閉幕交流研討  隆重登場

 

closed -1.jpg

 

感謝大家熱烈參與,各界的反應我們都聽到了,

 

閉幕場為了要讓大家更有機會介紹我們的文化,

 

更感謝美好的因緣讓我們借到 11/13 的場地 

 

地點: 中正紀念堂一樓中正演藝廳


時間:11月13日(星期日) 14:30 ~ 16:30


這一場是免費入場,可現場報名

 

在場有404席次額滿為止

 

歡迎各界參與盛會

 

飽覽大師級生命饗宴

 

¸.•*¨`*•°. ¸.•*¨`*•°.  ¸.•*¨`*•°.☆  ¸.•*¨`*•°.  ☆¸.•*¨`*•°.☆ ¸.•*¨`*•°.☆.

 

 

 感謝《十方法界》的特別報導 
 
生命文化櫥窗 特展報導
 

¸.•*¨`*•°. ¸.•*¨`*•°.  ¸.•*¨`*•°.☆  ¸.•*¨`*•°.  ☆¸.•*¨`*•°.☆ ¸.•*¨`*•°.☆.

 

弘揚佛法 推廣生命教育

¸.•*¨`*•°. ¸.•*¨`*•°.  ¸.•*¨`*•°.☆  ¸.•*¨`*•°.  ☆¸.•*¨`*•°.☆ ¸.•*¨`*•°.☆.

 

 煩惱嗎?  櫥窗字句有妙訣!

 

永恆的幸福,櫥窗章文有通道!

 

本展精選 徹聖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陳聖華老師
 
畢生對生命體悟而創作的
 
百餘件書法、圖表等作品
 
共唱生命尊貴和雅的文化生活
 
敬邀您
 
駐足共賞
 
DM-雅.JPG
 
 ¸.•*¨`*•°. ¸.•*¨`*•°.  ¸.•*¨`*•°.☆  ¸.•*¨`*•°.  ☆¸.•*¨`*•°.☆ ¸.•*¨`*•°.
 

 生命文化櫥窗特展 

Culture of Life Showcase Exhibition

DM--DATE.jpg

是的,我們來到中正紀念堂,
 
精彩展出豐富的生命文化內容
 
DM.JPG
 
 ¸.•*¨`*•°. ¸.•*¨`*•°.  ¸.•*¨`*•°.☆  ¸.•*¨`*•°.  ☆¸.•*¨`*•°.☆ ¸.•*¨`*•°.
 
 
 
中正紀念堂 1樓平面圖
 
DM-2.JPG
 
1 樓瑞元廳位於靠中山南路方向
 

 

 
¸.•*¨`*•°. ¸.•*¨`*•°.  ¸.•*¨`*•°.☆  ¸.•*¨`*•°.  ☆¸.•*¨`*•°.☆ ¸.•*¨`*•°.
 
 
站在這國際視廳的平臺上
 
邀請您參與文化交流的盛會
 
讓家人朋友有機會認識
 
這難得展出的優質文化內涵

 

 

DM中文1-1.jpg

DM ENG1-1.jpg

 

 ¸.•*¨`*•°. ¸.•*¨`*•°.  ¸.•*¨`*•°.☆  ¸.•*¨`*•°.  ☆¸.•*¨`*•°.☆ ¸.•*¨`*•°.

DM--DATE-2.jpg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jpg

 



 小 花   


妳  是一棵草本的豆大小花
生長在

寬葉豔美大花串的身旁

 

小花  朵朵清淡雅香
嬌小潔白的妳
挺拔 扶搖 娑羅在無遮的空中

 

雖然 小花嬌小細柔


頂著天 立著地

 

妳啊 小花
屹立在群草花叢之中
舒展   妳的存在
展現   妳的優雅光彩

 

縱然
妳的身旁駐立了各式各樣的巨綠

 

而妳
依然自信的展揚自己
沒有自卑  沒有愧疚
只有  默默的盡責  舞動生命

 

我  注目良久在妳身旁
微笑喜悅的看著妳
那細小的枝葉  層層的花蕾嬌憐

 

莫非

妳是生命啟示的出現
友誼的

吸引駐足人們自省的眼光
這   可是一件好生之德的善意吧!


駐足瀏覽的人呀!

 

小花的出現   啟發了 你 我 他
及大眾的自覺吧!

 

今日的小花
宣讀了存在的自知
舉目無量的花草樹木
也宣讀了自知的內明

而 萬物之靈的人呀!
不必羞澀 不需遲疑


展現生命吧!

 

在這世界的園地中
已經有無量的花草樹木作伴呢!

 

莫忘了
自知自覺
莫忘了
生命的主人

是你自己


頂天立地吧!
 

1.jpg
 

  溪頭休閒小語 徹聖金剛上師著 


歡迎點閱: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jpg
 

輕柔的禮儀,正興起潮流。

我,在一大片花海的花香中,

觀想有妳在身邊的喜悅,

只是,不忍心看到花朵被

園丁摘離泥土的那一剎那。

 

輕柔的聲音,

飄進大休息中的耳根

提醒了我,

知該知的,

我,感恩的起身,

做,該做的。

 

摘自 徹聖上師《七色光之愛》

lotus (2).jpg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 識 成 智 

 

 

   1122770900_2a01fd9839_o.gif

 

 

 諸位十方大德

 

祝福大家 –

 

 無量光 無量壽 

 

 

 

 

今天我們借這個機會,以互相關心的立場來討論一個主題,

這個主題名稱就叫做「轉識成智」

 

這個名稱是出自於佛經裡常有的名稱。

這是佛陀大慈悲、大智慧,

對於我們一切眾生

關懷的一句話。

 

所謂「轉識」

這個「識」這個字,

就是「意識」的「識」、「認識」的「識」

 

我們一般運用這個識的範圍很廣,

尤其是佛教,對於這個識的運用,

更是把我們生命的這一生,

以「識」這個字,來做為生命的代表。

 

 

¸.•*¨`*•°.☆ ☆¸.•*¨`*•°.  ¸.•*¨`*•°.☆  ☆¸.•*¨`*•°.☆  ☆¸.•*¨`*•°.☆ ☆¸.•*¨`*•°.

 

 

 

 

 

佛陀為什麼告訴我們要「轉」,轉成智慧?

「識」有什麼不圓滿的地方嗎?

 

 

佛陀是大智慧者,是開悟者,是宇宙生命的明白者,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轉」,當然有其特別的慈悲所在

 

 

識的活動環境,譬如有些人,因為工作太忙或者壓力太大,他的心裡因有壓力不舒服,身心也受到所謂煩惱的氣氛所感染,所以,情緒不穩、做事不專心或者睡眠的情況不是很好、食慾不好、思惟不專心,這個現象叫做「識」。

 

所以這個識,我們把它做一個簡單的定位,就是讓我們不愉快、不幸福、不輕鬆、不能得到解脫自在的感覺、我們這樣的人生、這樣的思惟,我們這樣子的努力,都叫做「識」。

 

 

¸.•*¨`*•°.☆ ☆¸.•*¨`*•°.  ¸.•*¨`*•°.☆  ☆¸.•*¨`*•°.☆  ☆¸.•*¨`*•°.☆ ☆¸.•*¨`*•°.

 

 

 

 1  

 

 

所以,佛陀更進一步的告訴我們,這個「識」是我們人間特有的現象。

因為人間這個世界、環境,充滿了所謂的天災、人禍。

 

 

由於天災、人禍,長期以來,到了今天為止,所有一切學問的努力,所有一切人類智慧累積的經驗,所有的改善,都沒有辦法改變天災、人禍對我們全人類影響。

 

佛陀用另外一句話告訴我們、提醒我們,這個天災、人禍的環境,又名「五濁惡世」。

 

這個名稱告訴了我們,我們既然出現在人間,我們自己要明白、應該要瞭解,來到人間這個環境,應該要為自己的幸福努力。

 

 

¸.•*¨`*•°.☆ ☆¸.•*¨`*•°.  ¸.•*¨`*•°.☆  ☆¸.•*¨`*•°.☆  ☆¸.•*¨`*•°.☆ ☆¸.•*¨`*•°.

 

 

 

 

 

然而,如何努力?如何去建立自己幸福的生活?

 

我們發現,所有一切的努力,有時候是事倍功半,我們努力了幾十年,或許有某些成績、有某些成就

 

但是這些成績、這些成就,都是緣生緣滅,因為裡面存在著不可遇期的「無常」,這就是人間。

 

佛陀的眼光告訴我們,我們要覺醒,我們要離開這些苦惱、煩惱,把我們這些苦惱、煩惱做一個徹底的轉變。

 

這個轉變,雖然每一個人、每一種文化都非常努力、認真地想要轉變所謂的天災、人禍及五濁惡世裡的這些災難

 

但是,所有一切的努力,幾乎真正能得到效果的,並不多!

 

我們甚至進入宗教本身的領域,從各種宗教本身的提倡中,想要從宗教的教義裡面、愛心的提倡裡面,得到一種永恆的幸福,

 

結果還是達不到,這個天災人禍依舊存在。

 

 

¸.•*¨`*•°.☆ ☆¸.•*¨`*•°.  ¸.•*¨`*•°.☆  ☆¸.•*¨`*•°.☆  ☆¸.•*¨`*•°.☆ ☆¸.•*¨`*•°.

 

 

 

 

 

佛陀又更進一步的告訴我們,讓我們明白,所謂這個「識」,它的運用習慣,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常常說明的「二元文化」

 

也就是這個世界所說明的「相對論」的文化有好的,就有壞的;有善的,就有惡的;有平靜的,就有動亂的。

 

這是我們人間幾乎沒有辦法改變的法則,這個法則,之所以沒辦法改變,就是這個「識」在此五濁惡世的環境當中,無常、緣生緣滅的環境當中,因為每一個生命都力求自我的努力,力求自我的擁有,力求自我得到幸福,力求自我想要得到安定的保障

 

每一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於是有「取」有「捨」,在取捨當中,我們無意間建立了彼此間所謂「善惡」、所謂「親疏」或者是所謂的「毀譽」,而這些形成了我們的社會、我們這一生,一定會遇到的生活現象。

 

這個五濁惡世,這個文化的大同體,不管是東方的社會,西方的社會,或者是任何文化民族所提倡的都不離開這個二元的思想,都不離開所謂相對論的生活邏輯。

 

只要這個邏輯在,人心就不會平靜,只要這個邏輯在,人心擴大以後就形成這個世界中災難很頻繁。

 

 

所以,佛陀開悟以後、發現這個原因後,一再地告訴我們,我們要清楚,之所以想要幸福卻沒有辦法輕易地得到!

 

 

¸.•*¨`*•°.☆ ☆¸.•*¨`*•°.  ¸.•*¨`*•°.☆  ☆¸.•*¨`*•°.☆  ☆¸.•*¨`*•°.☆ ☆¸.•*¨`*•°.

 

 

 

 

 

想要安定卻沒有辦法容易得到

這個原因在那裡?

 

就是因為「識」,所謂的「自我」,所引起的因果關係。

 

 

因為這個「識」本身是這樣子的背景,佛陀就告訴我們,我們要超越二元文化,我們可以進入所謂的「絕對文化」,懂得這個文化是一種智慧。

 

譬如,佛教裡常常告訴我們一個觀念一個邏輯的核心,叫做「空」。

 

也就是任何事情本身沒有好壞、沒有善惡、沒有所謂平等不平等的區別,因為它本身就是「空」。

 

就如六祖惠能(禪宗的祖師),他瞭解了空,生命超越二元文化的時候,講了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本來無一物」,就是「空」。講這個「空」並非我們二元文化裡所說明的空,而是絕對文化、超越二元文化的專有名詞,這叫做空。

 

這個「空」沒有所謂好壞、沒有災難、也沒有所謂的煩惱因為這個「空」超越我們人間所有災難的形式。

 

  

 

 

¸.•*¨`*•°.☆ ☆¸.•*¨`*•°.  ¸.•*¨`*•°.☆  ☆¸.•*¨`*•°.☆  ☆¸.•*¨`*•°.☆ ☆¸.•*¨`*•°.

 

 

 

 

所以,

 

  懂得這個空,我們就會「把煩惱變成菩提」

 

  懂得這個空,我們就會把意識本身,靈性生活中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把它改變成智慧

 

  懂得這個空,我們就脫離所有人世間所可能造成的災難,這個災難就是剛才所說的天災人禍

 

  懂得這個空,它就能夠平靜

 

  懂得這個空,它就有滿足感

 

  懂得在所有因緣、機遇當中可以無有定法,就比較有彈性,就能夠讓自己得到安定、幸福的感覺

 

  同時也可以嘉惠所有其他的人,讓他們感覺到這個「空」本身,所表達出來的氣氛,那就是「解脫、自在、瀟灑、磊落」的特性。

 

  這個「空」本身,由於它本身有這個超越的功能

  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種「妙有」

  也就是能產生生命本身所需要的  

     各種因緣所需要的福報

     各種因緣所需要的智慧

     在各種因緣當中所需要的慈悲

     在各種因緣接觸的當中,我們需要安定

     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威德力

 

 

所以這個空的背後,他潛藏無量的功德,可以轉識成智

 

所以,「轉識成智」從這一生中上述的種種分析來看,這是人生所必要、所應走的路,因為這是光明的路,這是我們生命幸福的大道。

 

 

 

 

 2  

 

 

 

 

¸.•*¨`*•°.☆ ☆¸.•*¨`*•°.  ¸.•*¨`*•°.☆  ☆¸.•*¨`*•°.☆  ☆¸.•*¨`*•°.☆ ☆¸.•*¨`*•°.

 

 

 

 

 

佛陀早就發現這個重要性,也瞭解一切眾生內心所需要的呼喚,所需要的意願,所需要的祈禱的項目。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我們這一生要為著自己努力,要愛護自己,要愛護自己的生命,要懂得做自己!

 

第一個原則,我們應該讓自己「轉識成智」,這個努力,在所有的經典裡面,都有記錄、提倡、鼓勵,一切眾生應朝向這方面來做為轉變。

 

因為它是一種超越的文化,名稱叫「絕對文化」,所以超越一切是非,超越一切煩惱。

 

 

¸.•*¨`*•°.☆ ☆¸.•*¨`*•°.  ¸.•*¨`*•°.☆  ☆¸.•*¨`*•°.☆  ☆¸.•*¨`*•°.☆ ☆¸.•*¨`*•°.

 

 

 

 

 

 

所以,在佛經裡,對於懂得超越、進入空,能夠沒有煩惱的人,我們稱為所謂的「阿羅漢」

 

懂得運用這種超越的智慧,讓自己的生命更能夠發揮存在的價值,我們稱為「菩薩」

 

懂得這種超越,自我解脫自在、又能夠產生無量無量的功德,做為自己能夠享受又能夠分享,像這樣子凡事均能得到圓滿者,我們共稱這樣子叫「如來」

 

 

所以,生命真正想要的,是達到「生命的如來」;這個如來不向外求,不是釋迦牟尼佛送給我們。

 

釋迦牟尼佛成就他自己的明白,他告訴我們,我們自己也應該成就自己的如來,因為生命有如來的條件,我們只要努力也同樣可以做得到

 

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大家互相的鼓勵,成就自己的如來

 

這個方法,在經典裡面,在顯教、在密教裡全部都提倡,全部都講得非常的清楚。

 

只要我們遇到善知識(懂得介紹佛陀思想,介紹生命真實義的善知識、法師,或者一切懂得的善知識),我們這一生也同樣可以平等如同釋迦牟尼佛、一切如來、一切菩薩一般得到相同的生命光輝,那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今天,祝福各位得到「轉識成智」。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尊嚴 

 

 

 

 各位十方大德,無量光無量壽!

 

    

 法學家告訴我們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生命有生存的權利

生命有生活的自由

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這兩個自由,是生命絕對絕對的尊嚴

 

因此,生命的尊嚴只有一件事情

「自己的存在,自己負責任」。

 

所以,

 

自己的想法,自己要負責任;

自己的說法,自己要負責任;

自己的行為,自己要負責任;

那就是

「活出自己,做自己」

 

這個方向是我們生命的真理。

 

 

於是,我們的生命

因為有自己的尊嚴,具有天然法則的尊嚴,

所以不受任何學說、制度所審判,這是生命微妙的地方。

 

¸.•*¨`*•°. ¸.•*¨`*•°.  ¸.•*¨`*•°.☆  ¸.•*¨`*•°.  ☆¸.•*¨`*•°.☆ ¸.•*¨`*•°.

 

 

我們因為瞭解生命的尊嚴,表達自己生命的尊貴,自己的存在,為著要活自己,所以生命自己也具備了一些功能,來表達他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了知: 

 

我們的意識有「了知、了解、明白」的功能,對於我們居住的環境、物質的環境、精神的領域,我們都由「了知」這種功能來吸收,吸收了這個了知的項目,來做為我們生活的環境。

 

 

  二、分別: 

 

第二個功能,我們有分別的特性:這個分別的特性,就是要分辨那一種學說、因緣、那一種制度那一種因緣,是我們生命的尊嚴能許、能接受的,或者是違背生命尊嚴所提倡的說法;也因為有這樣子的功能,所以人生就會活到老、學到老、認識到老。

 

 

  三、記憶: 

 

我們在分別判斷之後就會有記憶,對於曾經有過的經驗,所謂的智慧傳承,我們會懂得去做吸收,我們會懂得去做取捨,這種分別的特性,儲存在我們的意識裡面長久,只要是生命所到的地方,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拿出來使用,以便做為我們生活的依據。

 

 

  四、思維: 

 

還有一個項目,那就是思維的功能,這種思維功能就是平常科學家所說明的邏輯和辯證思維就是對所有生命中一切的學說,做一個合理的整理,做一個合情、合理、合人性的說明、做選擇、做分類,以及做為生活上列入莊嚴的項目。

 

這四個項目,在我們一般心理學家或者是對於人性的瞭解,都會有這些方面的解釋。

 

 

 

  五、催熟: 

 

但另外一方面,所解釋的比較少的就是,生命還有一個功能,那就是催熟的作用,就是把一件事情,從初期到了最後,會讓這件事情、讓這個因緣,讓它開花,讓它結果,讓它有一個結論;就如同樹木花草一樣,從花苗慢慢地催熟、往後成長、往後開花、往後結果;我們生命也有這個功能 ,叫做催熟作用。佛教也談起了這個功能,叫做「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就是這種說法。

 

 

  六、空性: 

 

生命還有一種特性,叫做「空性」,就是我們的生命不屬於任何的造作、任何的創作、任何的思維制度所牽絆、所駕馭,所以生命有一個特性,就是我們的生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淨不垢、不來也不去」。

 

這個說法,也唯有佛教才會談得到這項生命的特質,佛教以外的宗教,或者任何學說,或是這個世界上所累積、所傳承下來的許多知識,都沒有詳細地談到這項生命特性。

由於有了這個特性,所以我們的生命在做自己的當中,就懂得排除一些障礙,排除是非,排除業障,排除煩惱,排除所有和生命尊嚴相違背的學說和制度。因此,在我們生命的配備上,我們要懂得使用、要非常重視「空性」這個特性。

 

 

 七、總持: 

 

另外還有一種特性,這個特性就是「總持」的特性。生命有一種功能,會把所有一切的學說,做集合、做整理,把它做一個全面性的觀察,以便做為我們活出自己,做自己的高度眼光;這種「總持」在佛教裡面,談到得非常的多,而且提倡的非常的詳細。

 

這種方式,在人世間,唯有多方面地從生活的領域、各種接觸、各種聽聞中,才能略略地做總持這方面的歸納,所以在人世間,年紀越大、經歷越多,學問越高,越懂得生活。

 

 

 八、內證: 

 

另外一方面,就是生命有一種自己享受所謂的「內證」的功能。那就是自己瞭解自己生命的優點,「活出自己,享受自己」,這個享受,就是佛教所說明的「心淨國土淨」,「我們自性有如來」,就是這樣子的涵義。

 

 

 

¸.•*¨`*•°. ¸.•*¨`*•°.  ¸.•*¨`*•°.☆  ¸.•*¨`*•°.  ☆¸.•*¨`*•°.☆ ¸.•*¨`*•°.

 

 

以上後面的四項和前面的四項,把它們結合起來,

 

剛好就是我們生命特性的「八葉」

 

這個八葉是生命尊嚴配備的工具,莊嚴自己的方式,

 

這個八葉,因為他是尊嚴,因為他是尊貴的,他是有高度氣質的內涵,

 

所以我們時常把他畫為蓮花,一朵蓮花的八葉,

 

這個八葉,每一葉都是芬芳,每一葉都是無量光無量壽,都是光明,

 

他和我們生命的壽命一樣是永恆的,

 

所以只要是生命就具有這八葉的功能存在。

 

這個八葉因為是無量光、無量壽,是生命非常尊貴的配備,

 

而且想要了解生命、想要做自己,想要把握自己,想要享受生命的福慧,

 

非要從這八葉、八個項目,來整體瞭解不可。

 

我們在佛教以外的宗教、學說,找不到這八葉的說明方式,

 

唯有佛教才有這種說明,才有這種圖案。

 

a-5    

 

 

¸.•*¨`*•°. ¸.•*¨`*•°.  ¸.•*¨`*•°.☆  ¸.•*¨`*•°.  ☆¸.•*¨`*•°.☆ ¸.•*¨`*•°.

 

在這個當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位子。

 

就是蓮花八葉-- 中間是蓮臺

這個蓮臺坐的是誰?

這個蓮臺本身是什麼角色?

 

這個角色本身的重要性,佛教以外的說明,沒有談到這個部份。

在家庭教育的父母,未必能夠詳細說明中間蓮臺這個角色的特色。

學校裡面的老師,除了教導我們生存、生活的技能以外,對於生命的內涵,真正究竟生命的價值,這個八葉蓮臺的主人也未必能夠詳細的說明。

 

我們從歷史,從所有哲學家的提倡裡面,也鮮少看到他們詳細說明過中間蓮臺這個角色到底是誰。

 

談到這個角色的只有佛教。不只是談到這個角色,還說明的非常清楚明白。

 

這個角色不是別人,佛教說祂是如來。

 

就是中間坐的如來,每一尊如來都坐在蓮花臺上,

都是坐在莊嚴的八葉蓮花臺上,

 

因為每一尊如來都具備八葉的無量功德。

 

這個功德假使進一步做說明,祂是「法身」

 

瞭解宇宙生命本體的如來,祂具有我們生命無量功德的身份,無量功德的內涵,所以祂可以表達佛教所說的「報身佛」

 

祂具有無量的智慧、可以無量的表達生命的活潑,就在生活中做自由自在、解脫的表達:在這個表達當中,沒有煩惱、沒有所謂的生死煩惱,沒有所謂的是非,沒有一切的障礙及業障,這就是「應化身」

 

應化身,可以表達自在的生命,八葉中間這個角色祂做得到。

 

另外一個角色,那就是現在我們的存在,不管我們現在是怎麼樣的角色,怎麼樣的工作,怎麼樣的生活方式,只要是生命,依然和如來的尊嚴是平等不二。

 

由於這個平等不二,我們對於如來的讚美,對於祂的大智慧,對於祂的大慈悲,對於祂的大定、大穩定,當我們瞭解生命的時候,是不二、是相同的,所以我們稱為「普賢」這兩個字。

 

¸.•*¨`*•°. ¸.•*¨`*•°.  ¸.•*¨`*•°.☆  ¸.•*¨`*•°.  ☆¸.•*¨`*•°.☆ ¸.•*¨`*•°.

 

這八葉就是在我們生活當中,所應該運作「做自己」的功能,生命因為有了這個功能,所以八葉蓮花上面的如來,和每一葉本身他的特性,由於都是如來的特性,都是至高無上,都是尊嚴角色的特性,佛教界把他繪畫成四佛四菩薩

 

所以這八葉蓮花等於四葉的四佛,另外四葉的四菩薩,還有中間的如來,總共稱為「八葉九尊」

 

這是生命的真理,只要是想要瞭解生命,到了最終,到了最後,到了最究竟,就是要瞭解這八葉九尊的內容跟我們是不二的。

 

中間的如來是誰?

中間的如來所引導的八葉九尊的到底是誰?

 

很簡單,如來告訴我們,中間的如來不是別人,八葉九尊也不是您自己以外的東西。所以,

 

如來是誰?是您自己。

 

如來是誰?是您自己。

 

如來是誰?是您自己。

 

 

       1322610_96529558-6  

 

 好好的珍惜,好好的保重。祝福您! 

 

 

 

 ¸.•*¨`*•°. ¸.•*¨`*•°.  ¸.•*¨`*•°.☆  ¸.•*¨`*•°.  ☆¸.•*¨`*•°.☆ ¸.•*¨`*•°.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 昧 正 受 

 

   

 

  各位同修,各位善友,大家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藉這個機會,以關心的立場,談一些生命的主題

 

今天的主題,我們選擇比較輕鬆,但是又有一點嚴肅的主題來談,那就是佛教裡面所談起的三昧正受

 

 

 ¸.•*¨`*•°. ¸.•*¨`*•°.  ¸.•*¨`*•°.☆  ¸.•*¨`*•°.  ☆¸.•*¨`*•°.☆ ¸.•*¨`*•°.

 

 

 

IMG_2100-3  

 

 

 

¸.•*¨`*•°. ¸.•*¨`*•°.  ¸.•*¨`*•°.☆  ¸.•*¨`*•°.  ☆¸.•*¨`*•°.☆ ¸.•*¨`*•°.

 

 

 

這是個專有名稱,這個名詞在佛教的經典裡,到處可見。

 

所謂的三昧,我們引人世間一些的制度來做說明,可能會比較清楚。

 

我們在媒體上會發現,一些歌星,他的作詞、唱的方式,很受大家歡迎,但其學歷背景其實是醫生,有的則是工程師、博士、文學家或是各方面學有專精的傑出人士

 

由此說明中發現,我們對於一個歌星,若他本身是醫生的立場,我們一樣尊稱他為「醫生」,同樣尊稱他是「博士」

 

這種立場,在人世間的制度裡是被尊重的,不只被尊重,這是人權所在。

 

所以,僅管他是歌星,但無論他到那裡,山上、海邊,不管是在旅程上、旅途上,或者是在任何環境裡面,只要他出現,有必要時,他都可以做急救的工作

 

因為他並沒有失去醫生的專業,以及醫生這個角色在其人生中的地位,所以,像這樣不變的立場、不變的身份、不變的專業,雖然這個人目前並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其專業的背景不變,我們稱為「三昧」,是被尊重的。

 

 

佛教對這方面的說明,例如:我們對阿羅漢是尊重他也有三昧的專業,我們對菩薩也尊重他有三昧的專業,對一切如來,亦是尊重其有三昧的德號、名稱

 

像這樣的方式,在佛教裡面、尤其在經典裡面,處處都可以看到這些名稱,雖然名稱的內容不同,有很多不同的三昧

 

但是原則上,只要是正統的佛教,只要是學到正面佛教的教義,我們都可以得到三昧的利益,名稱叫做「三昧正受」。

 

 

¸.•*¨`*•°. ¸.•*¨`*•°.  ¸.•*¨`*•°.☆  ¸.•*¨`*•°.  ☆¸.•*¨`*•°.☆ ¸.•*¨`*•°.

 

以這個來做比喻的話,有同修問:

 

「上師,是否可以引一個就在上師身上,更清楚、更明白的例子來說明?」

 

 

 

我學佛的過程,乃從顯教到密教。

 

在顯教當中,所有的學習,都是隨因緣而學習。 到了密教之後,我才有一個系統的學習

 

這個系統是依我的老師、我的上師,在悟光上師的座下,學習四度加行,而後灌頂成為阿闍黎。

 

這個制度,是從一千多年前之真言宗,一直到弘法大師,一直傳承至今天,不變的

 

所謂三昧耶的過程,所必須經過的流程,有了這個流程以後,我本身的阿闍黎立場,是我這一生的三昧耶

 

我的提倡雖與我師父的光明流有所不同,但是我並不因為沒有說明光明流、介紹光明流,而改變這個阿闍黎的立場

也就是說,我不違背灌頂以後的三昧耶。

 

類似這樣子的例子,在光明流,以及所有的普賢流所灌頂下來的阿闍黎,都不會改變他們阿闍黎的身份,沒有任何人世間資格消失的制度

 

例如有人開玩笑,這位校長,有校長的資格,但退休以後,校長的資格就會被取消,並沒有這樣子開玩笑的方式。

 

又如,在佛教裡的制度,比丘、出家眾受到三壇大戒以後,不管他有沒有講經說法,不管他有沒有在媒體上出現,他都是比丘、都是比丘尼,他都是法師,這個身份這一生永遠不變,除非他自己不要這個受戒的內容,違背受戒的戒律

 

所有一切如來,他們也是一樣,只要受過三壇大戒,他們都會尊重這位受戒旳比丘、比丘尼,尊稱其為「法師」

 

這是不變的教義,這個叫做三昧耶

 

 

同樣的,假使說有的人認為,上師本身雖然得到光明流悟光上師的灌頂,但是往後自己拓展的是「普賢流」,是否其阿闍黎的身份會取消,或是會消失?

 

我要告訴各位「不會!

 

這是一切如來共同維護、護持的阿闍黎,所以,我們普賢流只要不違背教義 不違背大日如來大日經、金剛頂經的教義 不違背大悲所有一切三寶、救渡眾生的教義,這個三昧耶永遠是存在

 

不只是我是存在的,改變不了這個阿闍黎的身份,即便往後生生世世我到任何的國土,同樣受到一切如來的加持

 

也因為有這樣子的利益,所以我們勸導同修們,勸導所有佛教的三寶弟子,這一生希望能夠學佛,得到三昧耶的教義

 

因為唯有佛教的教義,有三昧耶絕對的執行力

    不是佛教的教義,就沒有三昧耶的執行力。

 

 

¸.•*¨`*•°. ¸.•*¨`*•°.  ¸.•*¨`*•°.☆  ¸.•*¨`*•°.  ☆¸.•*¨`*•°.☆ ¸.•*¨`*•°.

 

 

如同有些人說改個姓名就會好運,這種說法在佛教裡是不具有三昧耶絕對的效力的,所以再怎麼改,沒有往好的,沒有往專業的常識不懂得為人的道理,任何事情可能都不會成功

 

所以佛教教義本身,不管是二乘、不管是大乘,或者是一佛乘,都具有三昧耶的教義

 

可以這樣子說,只要有三昧耶的立場,才是正統佛教的教義。

 

所以我們目前發現很多的團體,一方面喜歡佛教、一方面喜歡沒有三昧耶教義的說明方式

 

例如說:今天要過好日子,過得輕鬆、愉快、有福報、有機會、有貴人,他就覺得今天必須何時出門、何時入門?何時該穿何種衣服?穿什麼顏色的可以招財可以進寶?

 

各位要瞭解,佛教裡面沒有這種說法,也就是說,這種說法沒有三昧耶絕對的執行力。

 

這種說明方式,在我們目前的慈善團體裡很盛行,在我們宗教界裡很盛行 但是我們要告訴各位,學術是絕對的自由,每一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歡來學習,來做為這一生生活價值的根據。

 

但是假使要尋求真理,心靈真實得三昧耶真理的話,那就是一定要跟隨佛陀的教義,跟隨大乘經典的內容來做研習,或者是跟隨在佛教界裡很多傑出的法師、很好的尼師來學習,比較可靠

 

因為這樣子的方式,各位他們的開示或講解裡面,我們可以得到三昧耶的佛法,這是我們重視三昧耶的原因之一,這個三昧耶的內容,從一切如來,一直到菩薩、一直到阿羅漢,所有佛教體系裡的聖賢,都有自己的三昧耶。

 

1834-2  

 

 

例如:大日如來也有大日如來的三昧耶,它的名稱就是法界三昧

 

這個三昧的範圍很廣,非常的廣像法華經有法華三昧,像阿羅漢有空三昧、 相三昧、 一行三昧等好多好多...慈悲三昧、般若三昧,有很多的三昧。

 

這個三昧是我們生命得到解脫、自由自在、無量福報、無量智慧的根據。

 

這個三昧耶從我們人世間的制度來說,是一個人這一生的身份,他的經歷,也是他的成就,但從佛教重視生命的立場來說,三昧耶就是我們生命的身份。

 

就如同觀世音菩薩,的生命祂的三昧耶,這是祂的身份,所以不管觀世音菩薩到任何的地方,他顯現的是任何一種身,例如在經典裡,是童男、是童女或者是比丘、比丘尼 或者是男生 或是女生 或者是天上、或是人間或者是天王、天大將軍身 或者是菩薩、或羅漢 或者是如來....

 

任何的應化、任何的表達,本身都不離三昧耶,永遠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本質,這個就是三昧耶。

 

佛教特別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應該要有一個自己的三昧耶做自己、表達自己的如來 表達自己的菩薩道 表達自己的解脫 表達自己的大福報表達我們自己在這一生中可以接續以往累世的善根。

 

六祖慧能,本來出身於比較偏僻的地方,比較不文明的環境裡,但是他面對他的師父時,六祖慧能說:和尚的身雖然高貴,我雖是比較卑賤的身體,但是從生命的立場來說,我們是平等,這個平等永遠沒有辦法讓任何制度來改變

 

也就是說這種平等,在人世間是被尊重的,在人世間成為華麗的精神依據。

 

 

1-130513-3  

 

 

 ¸.•*¨`*•°. ¸.•*¨`*•°.  ¸.•*¨`*•°.☆  ¸.•*¨`*•°.  ☆¸.•*¨`*•°.☆ ¸.•*¨`*•°.

 

 

在我們的生命裡面,這種平等的立場是生命與生命之間所謂美好的美德互相之間觀摩的依據。

 

所以,佛陀在成佛後說了一句非常值得我們玩味、思惟的一句話,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也因為這樣子的說明方式:一切生命本身與如來沒有兩樣因為本質就是三昧耶,本質就是我們生命的尊嚴,這樣的說明方式,乃佛教教義可貴的地方,讓我們可以清醒、回歸覺悟,享受自己生命的依據

 

所以,所謂的三昧耶,它本身對社會非常重要、對於每一個人非常重要,對於學佛者更是重要,非要達到三昧耶不可

 

所以,任何的佛教團體,只要是善知識的領導,好的師父的領導,他都會引導我們進入三昧耶的意境,讓我們這一生得到自在解脫的意境

 

 

 IMG_2062-5  

 

 

¸.•*¨`*•°. ¸.•*¨`*•°.  ¸.•*¨`*•°.☆  ¸.•*¨`*•°.  ☆¸.•*¨`*•°.☆ ¸.•*¨`*•°.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智 拳 印  

     

 各位同修 無量光!無量壽! 

 

最近的天氣變化非常的大,

 尤其是有一點年紀的同修,務必要保重! 

 

 

¸.•*¨`*•°. ¸.•*¨`*•°.  ¸.•*¨`*•°.☆  ¸.•*¨`*•°.  ☆¸.•*¨`*•°.☆ ¸.•*¨`*•°.

 

 

前幾天聽到同修在說明我們密教的殊勝,他有機會到一間銀行去辦理金錢的事項,剛好那邊的一位經理跟同修的聊天。

 

原來他也是阿闍梨,是高野山下來的阿闍梨。 那麼同修就很興致想要請教有關於密教佛教的教義內容,同修因為提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請教,那位經理他說:「他還不太清楚,還不太了解」。

 

同修問了幾個問題都沒有得到正面的答案,所以同修就懷疑請教這位經理說:「您到高野山學什麼?什麼樣的內容?怎麼樣的學習可以得到阿闍黎這個名稱?」

 

那位經理就說,我就趁著年輕到日本高野山,經過三個月的閉關,修四度以後就灌頂阿闍黎了,灌頂以後先拿到這個學位以後,回台灣再慢慢的從教義各方面來學習來了解。

 

我們的同修聽到這樣的話就覺得這一位經理是不是在開玩笑?  他有機會到我這邊來也詢問說這一位經理是不是開玩笑? 因為大日經具緣品的阿闍黎應該懂得很多。

 

我就告訴這位同修,我說這位經理玩笑開大了! 不只是幽默還超過幽默,這個在我們所了解的密教的體系,真言宗的體系裡面是不容許這樣子的,所以我們可以確定這一位經理玩笑開大了,今天我要談的不是這位經理的事情。

 

 ¸.•*¨`*•°. ¸.•*¨`*•°.  ¸.•*¨`*•°.☆  ¸.•*¨`*•°.  ☆¸.•*¨`*•°.☆

 

 

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我們的教主大日如來就是毘盧遮那如來,祂本身的威德。

 

佛教的教主在顯教來說,這個系統是釋迦牟尼佛為本尊,

 

那麼在密教的立場來說密教的本尊就是毘盧遮那佛就是   大日如來 

 

 

 

1517506_330263467165275_8102573464265790006_n  

 

今天談到了這個大日如來,我們要先從祂的手印介紹起,大日如來結的是「智拳印」。

 

就是智慧的智  是拳頭的拳  就是印契

 

 

這個印在我們所有的大日如來的造型,都有這樣子的印(上師示範手打智拳印),這個印名稱叫智拳

 

為什麼不談其它的名稱 ? 而以為根本。

 

 

佛教裡面的教義所說明的,

 

尤其是我們生命的自性有無量功德,

 

如來有無量功德,一切眾生也具有無量功德,

 

那麼這個無量功德的智慧,其實是其中的一個項目,

 

但是大日如來選擇這個智拳印以智為根本,

 

必然就有祂的理由,有祂智慧權威的地方。

 

 

  ¸.•*¨`*•°. ¸.•*¨`*•°.  ¸.•*¨`*•°.☆  ¸.•*¨`*•°.  ☆¸.•*¨`*•°.☆ ¸.•*¨`*•°.

 

 

 

我們今天要說明的有幾個功能:

 

 

第一個功能: 威德力

 

 

祂就是能夠搜索所有一切生命,包括如來、 包括一切眾生,所有生命的美德

 

也就是說我們自性的無量功德、 如來的無量功德、 包括眾生的無量無量的意識的內涵。

 

唯有智慧能夠徹底去了解去明白因為他有這個功能了解真相。

 

所以我們常常說明大日如來遍照尊

 

遍照就是一切智智

就是無所不了解,無所不通達,這就是智的涵義,這就是智的威德力。

 

 

 

 

第二個 明斷 大明白

 

 

這個智有一個特性,這個特性就是 「明斷、大明白」。

 

那麼明斷大明白,了解一切眾生、一切如來,所有一切十方三世的一切聖賢,祂們所有的一切功德相,大的功德相一直到微細的功德相,智都能夠徹底明白,明斷、大明白。

 

而且了解的內容沒有偏差不會有差別這是智慧,智這個智祂的威德力

 

所以這個智祂放在我們對於一切法的了解,祂是非常通達圓通圓滿。

 

 

 

第三個: 自我穩定

 

 

這個智 有自我穩定的作用。

 

所以只要了解這個智,像大日如來一樣,有了這個智身體自己有智自己就有穩定。

 

簡單的說自己的穩定就是自己的淨土,一切如來都具有大日如來的這個智,所以一切如來都有各自的淨土。

 

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同樣是這個智所產生的。 藥師如來的清淨國土,琉璃國土也是同樣這個智所形成。

 

從這樣子來觀察,十方一切如來都有各自的淨土,都以智為根本

 

因為這個智有這麼樣子廣泛的功德力,涵蓋所有十方三乘,涵蓋所有法界的一切國土,所以大日如來選擇這個智為金剛拳金剛智。

 

 

第四個 本不生、本來具足

 

 

 

智還有一個根本的功能威德力,智本身祂是一個本不生,是阿字本不生本來具足,生命本來就有的特質。

 

這個特質因為祂是本不生,所以祂是永恆,祂是永遠不變。

 

大日如來以智為自己,以智為祂的身體,所以大日如來遍佈十方三世,永遠不變所以名稱叫做遍照尊。

 

這個遍照尊,大日如來因為了解自己以後,就對於遍照尊威德力有所表達

 

 所以這個表達,大日如來就是發現祂本身就是智的身體,是金剛不變的,不壞的身體,所以在在處處任何時 任何處,只要大日如來出現的地方,都能夠談到所謂真言的這個教義。

 

 

 

 

第五: 轉凡成聖

 

 

這個智祂還有可以轉凡成聖的功能。

 

祂可以從一位凡夫從不了解,從業障深重的凡夫一接觸到智,也皈依回歸到智身

 

所有的業障消除 所有的輪迴解除 所有一切的苦惱就是得到清淨,這個智有這個威德力。

 

 

第六能夠生無量 

 

 

祂不只是這樣子,智還有能夠生 無量無量的教育無量無量的智慧無量無量的福報無量無量的慈悲無量無量的所有的清淨項目

 

所以這個智本身是所有一切功德之母,像母親一樣。

 

 

第七永恆

 

 

智本身因為祂是永恆,因為祂本身的本質是能生一切法不受影響在娑婆在人間在天上只要智出現的地方都可以得到清淨

 

所以智的清淨威德力,本身就是一個清淨的本體,永遠不受煩惱所汙染。

 

 

第八一切如意

 

 

這個智祂還有能夠生生不息,應眾生的願應因緣的願,產生一切如意的項目。

 

所以要得到證果,像大日經裡面談起的這一生從初地一直到十地菩薩,此生成就圓滿。

 

能有這個威德力的,超越顯教的地地晉升,類似這樣的講法,唯有所謂的智,大日如來所說的智,祂才有這個威德力。

 

 

第九: 會圓滿、都會證果

 

 

 

所有一切的祈願,向智祈願都會圓滿、都會證果。

 

 

所以這個智是所有一切生命美好的根本。所以大日如來因為了解了這個智本身的威德力,而且這個就是祂自己的本尊。

 

我們密教就以大日如來的了解,以大日如來的教義為教義,以大日如來的做法為做法,這個就是我們對於學密教,顯密圓通所要依止的。

 

以智為根本名稱就是智拳印。

 

 

 

 ¸.•*¨`*•°. ¸.•*¨`*•°.  ¸.•*¨`*•°.☆  ¸.•*¨`*•°.  ☆¸.•*¨`*•°.☆ ¸.•*¨`*•°.

 

 

 

 

 

我們從剛才所說明的這些威德力,來概略的了解,回歸我們傳承的提倡。

 

那麼傳承的提倡,這些內容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根本,所以佛陀釋迦牟尼佛成就了這個智以後,在娑婆世界以佛的身,來表達祂對於智這個威德力本身的弘揚。

 

釋迦牟尼佛為著要表達弘揚這個智的重要性,所以祂以大慈大悲的心胸,祂的方式來建立四十九年的三乘教法。

 

我們的傳承也因為有這樣子的內容,所以我們也繼承了釋迦牟尼佛的這個教義,我們也繼承了大日如來對於智拳印這些威德力的內容,這兩個內容這兩尊如來放在一起,其實是不二。

 

也因為這樣子的不二,所以我們傳承多年來一直很努力的,陸陸續續的做有步驟的說明,到了顯密圓通以後,我們就懂得回歸入流普賢

 

普賢這兩個字就是大日如來交給金剛薩埵密教教義的代言人,從顯教的立場來說金剛薩埵,顯教稱為普賢菩薩,同樣普賢菩薩在釋迦牟尼佛的教育裡面的地位祂是長子,祂是代理釋迦牟尼佛宣揚佛法的主要的左右手

 

從這樣子的角度來看的話,我們的傳承談到了這麼究竟,大日如來生命實相的內容,這是我們這一生到人世間來最大最大的福報,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多多少少開始聽聞這些生命的大教義。

 

超越殊勝的所有一切如來共同維護的教義,我們應該懂得珍惜,我們應該從教義的啟示裡面,我們去表達這個智無量義的表達,也因為它是無量義,所以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的多。

 

 

  ¸.•*¨`*•°. ¸.•*¨`*•°.  ¸.•*¨`*•°.☆  ¸.•*¨`*•°.  ☆¸.•*¨`*•°.☆ ¸.•*¨`*•°.

 

 

 

我們不只要維護佛教佛的教義延續,我們自己還可以觀摩一切如來一切菩薩,祂們對於智無量義的表達模式。

 

所以將來有機會要參訪的佛菩薩的淨土,祂們的海會非常的多,其中有一個就是我們常說明的阿彌陀佛的國土

 

不只是阿彌陀佛,其實藥師佛、彌勒淨土、還有十方無量無量的如來的淨土,往後都是我們生生世世進入淨土、莊嚴自己、表達自己無量智慧的參訪。

 

像這樣子的內容,我們目前大家互相鼓勵的研經、互相鼓勵的上課,包括活動包括所有我們只要是大乘佛教,可以利益眾生的項目,我們都可以很努力的、很虔誠的、很誠實、很恭敬的佈施,迴向給一切眾生。

 

 最後我們要祝福大家 

 

這一生的緣份很好,

雖然娑婆世界有很多的複雜,

有很多理不清、剪不斷理還亂的事情,

但是這些項目從我們對於智,

大日如來智拳印的角度,

釋迦牟尼佛成佛的眼光來觀摩來看的話,

這些都是虛妄,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所以以佛的智慧來觀察世間,

所有一切歷史,

從歷史一直到今天幾千年

或是幾萬年的演變,

一語蓋之。

 

我們以智的眼光來看的話,

這些都是虛妄、都是無事的,

只有這樣子我們才了解 

 

自己原本來是清淨的,

 

本來就是跟如來不二的立場。

  

 

 

19366-9  

 

謝謝大家 

 

 ¸.•*¨`*•°. ¸.•*¨`*•°.  ¸.•*¨`*•°.☆  ¸.•*¨`*•°.  ☆¸.•*¨`*•°.☆ ¸.•*¨`*•°.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15

 

 

<課文原文>

 

 

若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沒,當如法相,隨順般若波羅蜜說。」



爾時世尊歎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言如來是我世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成就一切三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無作三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

若欲知一切法假名,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眾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

若欲知一切眾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相無礙亦無方所,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不墮惡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偈,受持讀誦,為他解說,隨順實相。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住佛國。若聞如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畏,心生信解。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超過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以超過故。」



爾時帝釋三十三天,以天妙華:優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天曼陀羅華等,天栴檀香及餘末香,種種金寶,作天伎樂,為供養般若波羅蜜并諸如來及文殊師利,以散其上。作是供養已,願我常聞般若波羅蜜法印。釋提桓因復作是願,願閻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聞是經決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一切諸天為作擁護。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當得決定諸佛

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利益,功德無量。」



爾時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種震動。佛時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即是如來印般若波羅蜜相。」



佛言:「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說般若波羅蜜已皆現此瑞,為印般若波羅蜜故,使人受持,令無讚毀。何以故?無相法印不可讚毀。我今以是法印,令諸天魔不能得便。」



佛說是已,爾時諸大菩薩及四部眾,聞說般若波羅蜜,歡喜奉行。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完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14


 

 

<課文原文>

 

「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長,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相違背。」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於何處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今此會中,若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於未來世,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是信解,未來世中能聽是經。』當知此人不從餘小善根中來,所能堪受,聞已歡喜。文殊師利!若復有人,從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言:『此般若波羅蜜中,無聲聞、辟支佛法、佛法,亦無凡夫生滅等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言:『云何如來說般若波羅蜜?』我當答言:『一切諸法無諍論相,云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不見有法可與法諍論,亦無眾生心識能知。復次,世尊!我當更說究竟實際。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何以故?阿羅漢法、凡夫法,不一不異故。復次,世尊!如是說法,無有眾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何以故?無有決定眾生相故。」

 

 

文殊師利言:「若人欲聞般若波羅蜜,我當作如是說。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如是說者,是真說法。是故聽者莫作二相,不捨諸見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捨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無取捨故。若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沒,當如法相,隨順般若波羅蜜說。」

 

 

 

 

 

 

 

文章標籤

✿ 花 菓 分 享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